7/27/2010

【好文分享】張鐵志:台北花博的華麗與空虛分享

【聯合報╱張鐵志】 2010.07.23 02:39 am


上海世博在海峽那頭進行,台北也正在熱烈籌備年底開幕的「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」。只不過一頭熱的似乎主要是台北市政府,市民多半不太關心,不少人則認為預算高達一百廿八億的昂貴花博是「花而不實」。

花博宣稱的三大目的是:一、表現園藝、科技與環保之技術精華;二、達成減碳排放等環保目標;三、結合文化與藝術之綠色生活。但市府的許多作法根本與其宣稱理念背道而馳。

首先,這個號稱生態與綠化的活動,卻移植了一千多棵美術公園及中山公園的樹木。這種砍樹種花的邏輯,以及興建大量花俏的展館(和可笑的行動巨蛋)來展現減碳排放理念的矛盾邏輯,令人難以苟同。如果這一百億預算拿來種下成千上萬的樹,不是更能綠化城市、降低排碳嗎?或者,如果能將二○二兵工廠溼地規劃為一個生態園區,不是更能成為我們呈現給世界的一個美麗城市奇蹟嗎?

再者,如同上海為了世博拆遷成千上萬戶人家,台北花博也為了興建花博場館搬遷圓山站附近四十九戶老舊住家。官方理由是為了塑造花博重要入口意象,所以要變更雜亂窳陋之公有土地。於是,為了一個短期活動,竟然要強迫弱勢公民搬離一生的居所。

此外,花博強調文化與藝術,並徵求民間舉辦六千場與花博主題相關的藝文活動,但這種為了政府目標大規模動員資源推動的文化活動,讓人真以為這是威權上海。尤其文建會在二○一○年度的預算只有九十二億,故花博的預算比文建會還高。顯然,這種目標集中的大型歡樂節慶反映了官方文化想像的貧乏;他們追求的是文化節慶化、城市奇觀化,剝奪這些資源被用在更多草根的、長期的文化實踐的可能。

如同最近出版的《博覽會的政治學》一書所說,博覽會一向是極為政治性、意識形態性的文化戰略,且在過去是帝國主義的權力展現、是現代性商品的展示場。台北花博當然也是政治性的:其所宣稱的美好宗旨只是表面的修辭,真正的目的是要創造巨大商機、吸引眾多遊客(官方估計六百萬人),來建築起一個偉大的政績———雖然似乎很少人相信真能吸引多少國際遊客。

真正核心的問題是,如此金額龐大的超大型活動應該要連結起城市的長期願景。然而,沒有人知道花博會為台北帶來什麼長遠的改造視野,沒有人知道在一場熱鬧之後,一百億將會留下什麼。而且,在這個龐大城市節慶的規劃過程中,市民沒有機會充分參與,沒有機會拋出他們對城市的想像與期待。於是,民主的台北和威權的中國城市竟然如此接近,都是由官方由上而下強制給人們一套自以為是的城市幻夢,都是用人民的稅金創造了一場空洞而短暫的華麗,而我們卻只能觀望著這場黑色幽默的拚政績遊戲。

上海世博是一場展現中國躍上世界舞台的權力投影。如果民主的台北真的要與上海世博較勁,那麼不是應該要比「大」,而是應展示一個「草根力量」的城市:這個「草根」既是由下而上的市民公共參與,也是字面上的草———遍布各角落的生態綠意,而非建構少數大型的綠色展館,並提出對於市民生活、生態環境與城市願景的深度反思。(作者為作家、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候選人)

7/25/2010

【空間與文學】身體操演研習營

國立東華大學 【空間與文學】研究室
98學年度空間與文學學程單元Ⅲ身體化之書寫
身體操演研習營
報 名 表 (可於下載)

時  間:2010.08.24(週二)~2010.08.27(週五),10:00~17:30
主辦單位:國立東華大學空間與文學研究室
協辦單位: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暨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
指導及補助單位:教育部顧問室
上課地點: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31號1樓 青輔會台北市青年志工中心(近捷運板南線善導寺6號出口)
姓  名 性  別
就讀學校 生  日 年  月  日
系/所 年  級
E-Mail 聯絡電話
通訊地址
其他事項 是否需要研究室安排活動期間之台北市住宿?□是 □否
研習營內容概要

身體操演~~~
 ◎研習主題:東京身體操演/台北身體操演/紐約身體操演
 ◎授課師資:
      涂銘宏老師(U. of Wisconsin-Madison比較文學博士,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助理教授)
      郭強生老師(NYU戲劇博士,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)
      陳建志老師(淡江大學英文系學文學博士,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助理教授)
      張靄珠老師(NYU戲劇博士,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)

── 說明事項 ──
1. 本學程研習營得教育部顧問室補助,學員免學雜費。
2. 為維持研習營研習品質,擬招收學員30人為限,以各大專院校大三以上學生優先,系所不拘。
3. 研究室提供非台北縣市住民之外地學員活動期間(08/23、08/24、08/25、08/26四晚)之台北市住宿,惟提出住宿申請之學員,必須於完成報名手續之後預繳保證金2000元。確實參與活動者,待研習營結束,保證金將全數退還;非確實參與活動者(含遲到早退、無故缺席等),保證金恕不退還。
4. 報名方式:一律以e-mail方式報名。
5. 報名截止時間:2010.08.15.(逾期報名,請預先來電0936-177-017洽詢)
  本研究室保留報名核准與否的權利。研究室收到報名表之後,將以e-mail回覆是否得以參加研習營。
6. 【空間與文學】研究室聯絡資訊──
計畫主持人:郭強生教授
計畫助理:廖律清
地址:974 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一號 國立東華大學 英美語文學系
電話:0936-177-017   傳真:03-8635290   E-mail:luching_whale@yahoo.com.tw或luching@mail.ndhu.edu.tw
網址:http://www.literatureinspaces.tw

7/15/2010

【居無定所 掌鏡拍出嚮往的天堂】

The following news article is originally from 《台灣立報》:

【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】城市裡的流浪者,長期處在貧無立錐的痛苦中,在快速發展的都市裡,終日勞苦,為城市的興建勞動的人,自己卻居無定所。台灣當代漂泊協會舉辦的「居無定所攝影展」,呈現大都市光鮮亮麗的糖衣下,遊民移動的身影。

這次影展是第三屆,「居無定所」的主題是攝影班的遊民們共同構想的。從一開始不敢拿起相機,到現在以「遊民」為主體,希望透過文化行動做點什麼,當代漂泊成員之一的戴瑜慧說:「這是一個漫長的集體認同建構的過程,或者說培力吧。」於是,遊民有了主體性。

戴瑜慧說,一開始當代漂泊有一個公民新聞平台,會搞出這個平台,是因為媒體報導遊民擔任舉牌工作,日薪僅有3百元但實際上是8百元,擔心勞動行情被拉低,當代漂泊借來機器設備,在Peopo弄了「漂泊新聞網」反映街友的真實狀況。

戴瑜慧說,當時大家有點奮力一搏的感覺,畢竟被社會打壓很久了,總是會想反抗一下。短短5分鐘的影片,整個拍攝過程卻是組織形成集體認同的重要時刻,當代漂泊另一位成員郭盈靖說,那時大家搬了一台除濕機過來充當主播台,整個準備過程也是手忙腳亂,但就是這些小事,鋪滿組織成長的過程。

由於攝影難度相對較高,戴瑜慧等人開始思考如何讓街友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更便捷的發聲,加上許多街友不識字,因此他們選擇以影像傳達。

郭盈靖表示,攝影班成立之初,大家根本亂照一通,當時重點不是影像品質,而是建立自信。許多遊民剛拿到相機時會說:「不要給我啦,這樣浪費了。」漸漸地,大家開始越拍越有心得。

教室就像他們的家
攝影班平均10到15名學員,每週一次課,學員幾乎不缺席,每堂課都報到。課堂上大家分享拍照的過程和想法,互相給意見,小小的教室就像他們的家,每次上課就像回家。

郭盈靖說,漂泊新聞網之後,外界迴響很大,剛開始大家都不覺得自己能做到什麼,沒想到達成了,過程中彼此扶持幫忙,讓組織建立起「能夠一起完成什麼」的信心,對自我有新的認知。

攝影班累積一定作品後,發現當中有些共通性質,決定舉辦攝影展。戴瑜慧說,每一步都是摸索,直到今年第三屆,在年初尾牙聚會上,遊民主動表示要以「居無定所」作為主題,「想替我們這些遊民做點事情。」戴瑜慧說,整個過程讓他們認識自我,進而產生「公義」,想做點事情。

遊民眼中的世界
這一次的展覽分為4個子題,分別是:「豪宅下的血汗」、「隔板屋的蒼白世界」、「公園,遊民勿入」和「創作。生命的交集」,讓遊民拍出他們眼中的世界。戴瑜慧說,遊民和一般人最大的差別在於「住所」的有無,一般人可能工作不如意,至少還可以回家睡一覺,遊民卻得想好今晚睡在哪裡。

整個城市空間對遊民越來越不友善,公園的椅子上加裝把手,讓遊民不好躺臥等手段,都是城市驅趕這些所謂「污穢」的方式。豪宅底下是居無定所的遊民,小小一塊棲身之地,是遊民夢寐以求的天堂;公園裡的公共空間拒絕遊民;只有藉著創作,讓大家相遇,也讓外界看見他們。

現實的場所制約了一般人的行動,被迫逗留在底層的遊民成為城市的影子,無所不在,卻也不曾存在。日本作家村上龍的作品《到處存在的場所,到處不存在的我》裡序言提到:「想要超越場所,是這些平凡的角色,幾乎要變得不平凡的一刻。」藉著影像向這個拒絕聽見他們的社會大喊,也是底層遊民不平凡的一刻。

【7/17買不起,租不起---文化批判論壇】


【7/17買不起,租不起—文化批判論壇】

買不起,租不起—

貧窮化社會下的居住權危機與文化行動反抗策略

2001年開始預售的帝寶,揭開了豪宅當道與房價狂飆的21世紀台灣,也在奢華風下激起高漲的民怨。然而,除了「買不起」房子的抱怨,在貧富差距持續拉大,工薪階層日益貧窮化下,也產生了「租不起」房子,生存權與居住權頓遭威脅的社會現象。尤其在勞動彈性化下,工作不穩定,低薪資,與缺乏勞動保障,使底層勞動者經常性的徘徊在失業與就業不足之間,也使其遭遇居無定所的生存困境。一旦無法負擔房租,底層者開始進入街頭,成為遊民,也改寫當代台灣社會遊民的結構與成因。然而,面對這個社會的新現象,既有的媒體體制卻反以聳動誇張的手法,以鏡頭追捕人數日益擴大,夜宿車站街頭的底層人群。政府體制更是擴大採取驅趕的手段,在公園長椅增加橫桿,在車站巡查丟棄遊民家當。

鑒於居無定所對人權的戕害極大,以及既有媒體與政府體制的做法,非但未解決問題,反以妖魔化手段擴大對底層者的社會污名與社會排除。故本論壇期望藉此機會,探討當代台灣在貧窮化情況下造成的居住權危機,以及透過2010年「居無定所攝影展」,探討弱勢團體以文化行動實踐的方式,做為反抗策略的經驗。

日期:2010年7月17日(六)

時間:下午2:00 ~ 5:00

地點:UrbanCore Café & BookShelf (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89-6號1樓)(捷運小南門站1號出口,步行3分鐘)

主持人:戴瑜慧(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大眾傳播與媒體藝術研究所博士候選人、遊民攝影班創辦人)

與談人:

王增勇(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副教授)

黃麗玲(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)

朱傳炳(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)

郭盈靖(當代漂泊成員、遊民行動聯盟召集人)

當代漂泊成員

戴瑜慧(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大眾傳播與媒體藝術研究所博士候選人、遊民攝影班創辦人)

郭力昕(政大廣電系副教授兼系主任)

主辦單位:台灣當代漂泊協會、遊民行動聯盟

贊助單位:台北市文化局、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

協辦單位:中華電信工會、文化研究學會

聯絡人:卓小姐0927-470314

email:homelessoftaiwan.hot@gmail.com
網址: http://homelessoftaiwan.pixnet.net/blog

7/01/2010

98學年度【空間與文學】學程單元Ⅲ--身體化之書寫: 身體想像工作坊

國立東華大學 【空間與文學】研究室
98學年度空間與文學學程單元Ⅲ身體化之書寫
身體想像工作坊


時  間:2010.07.20(週二)~2010.07.22(週四),10:00~17:30
主辦單位:國立東華大學空間與文學研究室
協辦單位: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暨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
指導及補助單位:教育部顧問室
上課地點: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31號1樓 青輔會台北市青年志工中心(近捷運板南線善導寺6號出口)

工作坊內容概要

身體想像~~~
 07/20 ◎主題:COSPLAY與台灣的身體想像
     授課師資:文婉珍老師(美術教師,Cosplay達人,多年Cosplay實務活動經驗)
 07/21 ◎主題:好萊塢的身體想像
     授課師資:郭強生老師(NYU戲劇博士,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)
 07/22 ◎主題:服裝與身體想像
     授課師資:陳明莉老師(英國伯明罕大學文化研究與社會學博士,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)

── 說明事項 ──
1. 本學程工作坊得教育部顧問室補助,學員免學雜費。
2. 為維持工作坊研習品質,擬招收學員30人為限,以各大專院校大三以上學生優先,系所不拘。
3. 研究室提供非台北縣市住民之外地學員活動期間(07/19、07/20、07/21三晚)之台北市住宿,惟提出住宿申請之學員,必須於完成報名手續之後預繳保證金2000元。確實參與活動者,待工作坊結束,保證金將全數退還;非確實參與活動者,保證金恕不退還。
4. 報名方式:一律以e-mail方式報名。
5. 報名截止時間:2010.07.15.(逾期報名,請預先來電0936-177-017洽詢)
  本研究室保留報名核准與否的權利。研究室收到報名表之後,將以e-mail回覆是否得以參加工作坊。
6. 【空間與文學】研究室聯絡資訊──
計畫主持人: 郭強生 教授
計畫助理:廖律清
地址:974 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一號 國立東華大學 英美語文學系
電話:0936-177-017   傳真:03-8635290   E-mail:luching_whale@yahoo.com.tw或luching@mail.ndhu.edu.tw
網址:http://www.literatureinspaces.tw